我国的聚醚市场多年来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下,纵观近3年来年平均开工率一直不足7成,聚醚海关进口量更是呈现逐年的减少的状态,而且进口资源中多以中高端聚醚为主。然而进口量的减少并不代表国外资源不再窥视中国市场,国外厂商是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进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聚醚需求国之一的机会的。
2015年第一季度陶氏化学在泰国曼达普新建的16.5万吨/年的聚醚装置投产,2015年5月正式在中国市场建仓试销,听闻月供应量约400-500吨左右,后期将逐步加大市场投放量,可见进口货源攫取中国聚醚市场份额的决心。
从上图可以看出,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和台湾名列前5位,若陶氏泰国的聚醚装置正常运行,将有可能颠覆国内进口聚醚格局,有望进入跻身于前五位。
陶氏泰国的聚醚为何对会市场具有这么大的冲击力呢?
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建成启动后,中国与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6个东盟老成员国,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4个东盟新成员将在2015年对90%的中国产品实现零关税。其中东南亚进口的聚醚产品受益于东盟免税协定关税由6.5%降至0,泰国陶氏聚醚因此受益,在定价上获取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泰国陶氏聚醚和环氧丙烷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配套装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聚醚生产成本,增强进口聚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未来低价抢夺中国市场份额成为可能。
再次,进口货源整体品质较国产聚醚而言偏好,市场认可度较高。在国内聚醚产品质量鱼龙混珠层次不齐的背景下,泰国陶氏的进口货源以品质取胜的优势较为突出。
综合来看,陶氏泰国资源目前在品质上有一定的优势,在价格上又经得起竞争,虽然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仍然处于小试牛刀的试水阶段,但已经引起了不少大厂的关注。
随着各国化工生产下游加工业的不断发展,未来聚醚市场的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前段时间作为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的沙特就宣布在未来将加快石油化工全产业的发展步伐,希望本国从一个单一的原油输出国转型成石化全产品的生产输出国,来增加利润。
早在几年前,陶氏化学在沙特就开始建设的39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预期最快2015年下半年一期工程正式投产,2017年全部投产。这个重磅级别的聚醚装置具有从原油至聚醚下游产品等一条龙的供应生产链,聚醚的生产成本将大幅缩减。如果当前的陶氏泰国资源试水成功,未来不排除陶氏沙特资源进入中国对市场形成攻击的可能。
总的来说,虽然我国的聚醚总产能世界第一,近几年已经从进口国转型成出口国,但世界市场上强手如云,危机四伏,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自身国内市场也要时刻警惕,提高竞争力。